本帖最后由 拉拉扯扯 于 2014-6-24 22:06 編輯 + [8 x u1 X0 F; X; m
. Q- z/ Q- k5 p' Y; g/ K3 R% d0 L
繭絲的纇節 繭絲的纇節是絲纖維上的疵病(與棉結類似),大多是由原料繭本身產生的,有小糠纇、環纇、微粒纇、毛羽纇、茸毛纇(又稱微茸或染斑)等,其中以環纇為最多。 1.小糠纇 小糠纇又稱小粒纇或微塵纇,其絲條表面有形狀如細糠的微粒,是由于纖維分裂或絲膠微粒凝集在絲條表面而形成的。也有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構成繭絲的兩根單絲中的一根呈現松弛而分離成圈狀。這是由于纖維相互間的膠著力小而產生的。 2.環纇 環纇又稱小圈,其形狀成環形或8字形,是由于繭絲的8字形膠著部分沒有充分離解而成(見圖1-9中環纇)。如上蔟期中高溫多濕,繭的解舒變劣,則易產生環纇。一般繭的內層及束腰形繭的束腰部分,環纇比較多。環纇是原料繭個最常見的一種纇節,經過適當的煮繭和改善繅絲方法,可以顯著減少。 3.微粒纇 微粒纇又稱雪糙,是絲條的特別膨大部分,外形呈瘤狀。這是由于蠶兒吐絲時,受溫度的變化或蔟具振動的影響,吐絲動作突然停止,絲膠滯積突起,絲素膨大而形成的。 4.毛羽纇 毛羽纇又稱細毛纇或稱“發毛”。它是繭絲的一部分與干絲分裂,其粗細達到纖維的三分之一左右,浮出如毛羽狀的纇節。這是由于蠶兒的絹絲腺發育不—致,其中一條吐出較細,當蠶兒吐絲引伸時斷裂而形成的(圖毛羽纇)。
. z* E. s; \7 V4 B2 Q- m) z+ m
繭絲的纇節 5.茸毛纇(微茸纇) 茸毛纇是絲膠中混有極微細的絲素纖維,粗細并不一定,其形態極小、約為0.3μm,被絲膠粘合在干絲上,—般肉眼不能看到,在精練染色后才能暴露出來,因此又稱染斑。繭層厚的,這種纇節較多。就一粒繭講,中層最多,內層最少。茸毛纇產生的原因,據研究認為,在后部絲腺分泌的液狀絲素經過中部絲腺的轉彎處,或絲腺內的分泌壓過大,都容易使中部絲腺內絲素與絲膠的界面產生混亂現象,使部分絲素顆粒進入絲膠中。經吐絲牽引后,這些絲素顆粒成為分離的細纖維,即茸毛纇。 繭絲的纇節與生絲品質關系很大。若繭絲纇節多,則生絲潔凈成績差、影響到質量。
3 o, L$ 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