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A2 Z8 V- x+ L# K4 ]6 H/ B
五、蠶業重心的南移% y( {5 B, Q0 e! v8 H2 o
& x4 d1 a( E+ U0 a1 c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這是我國經濟重心南移的轉折點。在這次戰亂中,北方又遭受極嚴重的破壞,“荊棘叢生,豺狼嗥叫”,“人煙斷絕,千里蕭條”,“洛陽四面數百里,州縣皆為丘墟”。黃河中下游地區遭受的破壞如此慘烈,不用說必然嚴重地摧殘了那里的絲蠶業。" S& L! I# ]. Q# ]
安史之亂對長江流域沒有什么破壞。這時期,江南地區的經濟繼續發展著。唐朝后期,太湖流域已是江南最富庶的地方。唐末詩人陸龜蒙在詩中描寫太湖邊上農村景物有“高下兼良田,……桑柘〔zhè浙〕含疏煙,處處倚蠶箔,家家下漁筌〔quán全,捕魚用的竹器〕”等詩句。處處堆著養蠶用的蠶箔,家家用漁筌捕魚,這是太湖邊上的魚米之鄉家家戶戶都經營捕魚和蠶桑副業的寫照。
a6 \+ [6 }8 j, c 唐亡以后,太湖地區是吳越國的疆域。吳越建都杭州,杭州有一座奉祀吳越國王錢镠〔liú留〕的“錢武肅王廟”,廟中有一塊石碑,碑文中有“世方喋〔dié迭〕血以事干戈,我且閉關而修蠶織”兩句話。這是說:唐亡后中原地區正在大動干戈,互相殘殺;錢镠卻閉關自守,注意發展絲蠶生產。錢镠所以特別重視蠶桑,還不是因為蠶??壙検翘饔蚴种匾纳a事業,密切關系著吳越小朝廷的財政收入嗎!9 J) {8 _' W1 A+ u! s( z
長江以南,尤其是太湖流域,長期以來,社會比較安定,自然條件又比較優越,那里的蠶桑業在唐朝中葉以后,已經趕上并超過黃河流域,成為全國蠶桑業最發達的地方。到宋朝就更為突出了。$ V" o% j. h/ K: A. i, u" O
北宋時期,北方的蠶桑業雖然也有所恢復和發展,但已落后于江南。長江以北,包括整個黃淮流域及其以北地區,面積比長江以南地區大得多,可是它向北宋朝廷所繳納的絲織品卻反比長江以南地區少。而以現在的浙江全省和蘇南大部分地方為范圍的“兩浙路”,只是全國二十幾路中的一路,可是它所繳納的絲織品,卻占全國四分之一以上,這就清楚地反映當時江南的蠶桑業在全國所處的地位。. w t: k3 s. R9 X6 k8 Z) Q. W
南宋建都杭州,太湖流域更成了統治階級以及富商巨賈集中的地方。他們奢靡的消費,增加了市場上絲織品的銷路,大大刺激了這一地區的蠶桑生產。從北方南逃過來的人口中,也有許多是勞動人民,他們更是江南地區發展蠶桑不可缺少的勞動力。
2 w7 i% s/ G/ d) D8 P南宋時江浙太湖地區農村中絲蠶業十分繁榮。南宋詩人范成大住在吳縣的石湖鎮上,在他的《田園雜興》詩中,有好幾首是以蠶??壙棡轭}材的。 三旬蠶忌閉門中, 鄰曲都無步往蹤。 猶是曉晴風露下, 采桑時節暫相逢。 & l* W+ l& F! g! O/ ^) d5 s, I& g
養蠶季節,農村中家家閉戶,專心養蠶。鄰里們沒有閑暇往來探望,只有在朝暾〔tùn吞,初升的太陽〕初上,晨風拂面,曉露未干,奔向桑園采桑的路上,偶一相逢。蠶忙季節,蠶農們多么辛勞忙碌??! 小婦連宵上絹機, 大耆〔qí其〕催稅急于飛。 今年幸甚蠶桑熟, 留得黃絲織夏衣。 養蠶才完畢,農婦們又立即采收蠶繭,連夜繅絲,上機織絹。絹還在機上,官府的胥吏已如狼似虎,迫不及待地來催租索賦了。遇上收成好的年頭,農婦們還可在繳納租稅之余,留一點兒黃絲織絹,給自己裁制一件夏衣;如果年成不好,繳納租稅還不夠,千辛萬苦幾個月,最后落得一場空。7 x$ P; u3 s& ]) j3 Z
浙江吳興縣一本南宋時纂修的《吳興志》上說:“湖絲遍天下,而湖民身無一縷?!狈N田人沒有飯吃,養蠶織綢人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在剝削社會里,世道是多么不公平??!% t) d( v5 i) c' V
宋元時代,太湖地區不僅生絲和絲織品的產量超過了北方,而且蠶桑技術也比北方先進。
+ b# K* [8 H9 E: }4 g9 J' ~ 蠶兒吃的是桑葉。桑葉是否肥美,密切影響絲繭的產量和質量?,F在太湖地區所產的絲繭質地特別優良,看來是同這地區葉質肥美的湖桑有一定關系?!昂!?,顧名思義,諒是太湖地區農民育成的桑種。宋代太湖地區的農民是否已經育成湖桑,我們不能肯定,但是北宋時桑樹嫁接在浙江湖州已經十分流行。" ]$ W1 Z) F" Z* @$ }) G* t- L, {
桑樹是異花授粉植物,用種子繁殖,容易改變它的優良性狀;嫁接則是保存桑樹優良性狀的好辦法。浙江農民采用嫁接繁殖桑樹,所以桑樹的優良性狀,雖經一代代繁殖而歷久不變。北方蠶農當時還沒有運用這種先進的技術。: H! T$ n/ G- y z' _8 Q/ ]
宋元時代北方養的都是三眠蠶,南方養的一般是四眠蠶。三眠蠶抗病能力比四眠蠶強,而且比四眠蠶容易飼養。但四眠蠶的絲繭比三眠蠶優良。長江流域的蠶農能夠飼養絲繭質地較優但比較難養的四眠蠶,這也說明長江流域的養蠶技術比北方進步。
- D# W% j- ]2 \ Q# ~* g' K 另外,生產技術進步的程度,往往從生產工具上表現出來。宋元時代,北方的蠶座構造基本上還同漢朝農書上記述的差不多??煲B蠶了,蠶農就在屋子里架起蠶座。蠶座的架法是這樣的:先在屋里豎起四根柱子,柱子上架上一些叫做“蠶椽”的橫木條,再在蠶椽上鋪上一層用蘆葦編織的蠶箔,蠶兒就養在蠶箔上。北方這種蠶座是固定在室內的,不能任意移動,蠶事結束后再把它拆除。長江流域的蠶座同北方不同,它是由竹制的蠶匾和竹木制的蠶架構成的,蠶匾放在蠶架上。蠶架和蠶匾可以隨時移動,自然比北方那種固定的蠶座方便些。這種蠶座的構造同現在太湖地區蠶農沿用的差不多。
( T, j- ?; H7 U& K, M [0 A 宋元時代,北方一般農家還沿用著古代的老辦法:在蠶兒老熟以后,把蠶簇放在室外,讓蠶兒在室外的簇上結繭,這種方法叫做“外簇”。這固然是因為北方春雨較少,可以外簇。但北方也并不是一點春雨都沒有,如果蠶兒上簇后萬一遇上春雨,就將影響蠶繭的質量。而且室外溫度日夜變化較大,這對蠶兒結繭也是不利的。所以外簇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辦法。南方蠶簇放在室內,蠶兒在室內的蠶簇上結繭,有利于提高蠶繭的產量和質量。. }% }5 O9 @" J U0 G
其他蠶桑工具,長江流域一般也比北方的齊全便巧,這里不一一列舉了。
$ h; E: b! \- S( _% t9 F$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