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快捷登錄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機具] 古代紡紗工具:紡錘(紡輪和錘桿)、紡專

 火.. [復制鏈接]
樓主
發表于 2014-7-27 18:12:1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代紡紗工具:紡(紡輪和錘桿)
& R# t# y4 h5 ^2 L+ F
# L) g1 `* @$ j! Z2 T! n
  將松散的纖維擰成線條并拉細加捻成紗的過程叫紡紗,我國最早用于紡紗的工具是紡,也叫紡專。

* e, V4 f" V8 E$ \! N7 C- Y( B  ?7 H
  關于紡的具體出現時間,現在已無從查考。不過在河北磁山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已有紡錘的主要部分——紡輪的出現,說明至遲在距今7000多年前就已有了紡錘。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陜西西安半坡遺址、姜寨遺址等處,都有大量石制或陶制紡輪出土,更表明紡錘已成為當時主要的紡紗工具了。

$ p9 ~' Y6 ?! X. |# ^' T
從古代這些遺物看,紡錘有單面插桿和串心插桿兩種形式。它們都是由紡輪和錘桿兩部分組成。錘桿一般用木、竹或骨制成。比較早的只是一根直桿,戰國以后,出現了頂端增置鐵制屈鉤的錘桿。紡輪一般是用石片插桿紡錘或陶片經簡單打磨而成,也有青銅鑄造的。早期的紡輪其形式有扁圓形、鼓形、算珠形、梯形等,直徑大都在五六厘米,重量在50—150克之間。隨著紡織技術的發展,對紗線細度要求逐漸提高。稍晚的,大都是用黏土專門燒制而成的,其形式趨于輕薄,側面呈偏平狀或梭子狀,直徑略有縮小,重量在15—60克之間,有的還加以紋飾和彩繪。
串心插桿和單面插桿紡錘

( f2 n. Z0 q3 s* s9 e+ u$ j
紡錘的結構看起來很簡單,但它的工作原理卻很科學。它巧妙地利用物體自身的重量和它旋轉時產生的力偶作功,使亂麻似的纖維被牽伸加捻,撮合成紗線。紡輪的外徑和厚重,是決定成紗細度的關鍵。外徑和重量較大,轉動慣量也比較大,紡成的紗較粗;外徑適中,重量較小,厚度較薄的,轉動慣量雖小,可轉動延續時間較長,因而成紗較細且比較均勻。這也是早期的紡輪較之晚期厚重的原因之一。

: D% K% _; g. n: h5 O( Z
出土紡輪上的彩繪,多為紅褐色,少量為黑色或黑褐色,以直線、弧線或卵點紋組成同心圓、輻射線等圖案。這種裝飾,其目的不僅是為了好看,而且是為了在旋轉加捻時比較容易判斷捻向,起到勻捻作用。

0 C7 I; ~  o7 Z' D' p1 \7 e, B+ n
出土紡輪彩繪示意圖

3 o& l& M, U9 v+ L
紡錘的使用方法有掉錠法和轉錠法兩種。掉錠法所用的紡錘是單面插桿式,紡紗時先將要紡的散亂纖維放在高處或用左手握住,再從其中抽捻出一段纏在錘桿上端,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捻動錘桿,使紡錘不停地在空中向左或向右旋轉,同時不斷地從手中釋放纖維。就這樣,纖維在紡錘的旋轉和下降過程中得到了牽伸和加捻,待紡到一定程度,把已紡的紗纏在錘桿上。如此反復,直到紗纏滿錘桿為止。紡錘順時針轉動成Z捻紗,反之成S捻紗。
7 {5 K( p, R5 C0 C' C, g
轉錠法所用的紡錘是串心插桿式,因它的錘桿較之前者要長得多。使用時,紡錘不是懸吊在空中,而是傾斜地倚放在腿上,用手在腿上搓捻錘桿,使紡錘轉動。由于轉動空間的局限性,所紡的紗均為S捻。近代山西個別地方、云南白族、西藏藏族還保留了這種紡紗方法。

9 Y) e6 }0 G: D& z
紡錘的出現,給原始社會的生產帶來了巨大變革,是我國紡紗工具發展的起點。
9 [6 }* s. h0 r# M6 r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
 樓主| 發表于 2014-7-27 18:18:36 | 只看該作者
舊石器時代末期出現了骨針,人們開始有意識地縫制衣服,縫制衣服不僅需要針還需要線。最初人們可能是利用尖狀物將獸皮割成條狀來使用,進入到新石器時代人們開始利用植物纖維,紡輪也就應運而生。
  在屬于裴李崗文化的長葛石固遺址中發現了我國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紡線工具—陶質紡輪,一共6件,利用殘陶片砸、磨而成。仰韶時代,紡輪的數量從早期到晚期逐漸增多,既有陶質的,又有石質的,制作規整,多成圓餅狀,或成饅頭狀,中間穿孔,用以插桿;形狀大小不一,有重有輕。在河姆渡文化的第四層中,發現了有刻畫精美的焙制陶紡輪2件,年代在距今7000一6500年之間,這是早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類型所出土的紡輪不可比擬的。龍山時代,屈家嶺文化遺存中出土較多的是帶有彩繪的陶質紡輪。
到了夏商周時期,紡織技術進一步提高,出土了不少紡輪,例如二里頭遺址三、四期都發現了紡輪,到商代還出現了提花機具。戰國時期,我國的紡織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與紡輪的制作和使用是分不開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3 #
發表于 2014-7-27 22:02:08 | 只看該作者

) U# p7 k$ h: y+ o- E& Z, @8 n- A/ Y+ V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4 #
 樓主| 發表于 2014-7-27 22:12:44 | 只看該作者
謝謝關注回帖. g" l0 q6 O- f5 I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5#
 樓主| 發表于 2014-7-27 22:15:42 | 只看該作者
我也在網上收集了現代人使用紡輪圖片?,F在紡輪這種紡紗用具只有部分少數民族還使用,不過已經很少見了。黎族婦女使用紡專。# s2 t; ~! w. J% ?0 L

5 l7 M4 n6 Q) b6 h# [

% p6 W  K& O( c. _, U
* D6 M. T' c5 O5 j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6#
 樓主| 發表于 2014-7-27 22:16:41 | 只看該作者

( @; p: P, O1 h, L6 }% u" m, ?" M/ f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7#
發表于 2014-8-7 22:51:46 | 只看該作者
3 \; w1 [# Z: l5 @6 u. ?5 w
今天的考古發掘證明,自遠古至西漢,績麻都用紡錘(又叫紡摶)。紡錘由紡輪和紡墜(又叫拈桿)兩部分組成。用紡錘績麻,須一手提紡錘,一手不斷地旋轉紡輪,把麻纖維絞成線,待績到一定長度時,就把紗線纏在紡墜上。紡墜最早一般為木質或鐵質;紡輪則為木質、陶質。先秦四川的紡墜大概多用木質,因腐朽較快,所以至今未見有出土,倒是陶質紡輪屢有出土,其中年代最遠及數量種類最多者當推商代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陶紡輪。
從三星堆遺址陶紡輪的造型及其制作工藝來看,商代成都平原上的工匠們已采用了較為先進的一面鉆和兩面鉆的鉆孔方法。有的紡輪鉆好后再加以修整,故鉆孔壁顯得平整、光滑。有的石紡輪上鉆孔的孔徑僅幾個毫米,這不但說明當時紡織業在硬件設施上已完全掌握了管鉆以及硬物鉆、加水等先進工藝,而且也顯示出三星堆先民的紡織業本身已被推向一個蓬勃發展的較高水平。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8#
 樓主| 發表于 2014-8-17 09:55:45 | 只看該作者
7 }8 |" _# a9 W* y- Q) W: f& {1 _# O
怒族婦女隨時隨地紡麻線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9#
發表于 2014-10-6 10:45:35 | 只看該作者
現代紡紗機上的紡紗錠子見http://www.s365006.com/thread-1735-1-1.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10#
發表于 2015-8-31 22:23:19 | 只看該作者
( z* D0 r/ y; }( w
紡錘的清晰圖片,在于桿上端有一個槽。# o4 o0 M4 U9 G; E9 n7 L
: Y( t+ g+ r- _" {: g! W
3 q; G9 E7 S. c2 k: X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于我們|手機版|充值|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 )

GMT+8, 2023-12-12 00:4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久久久久精品无码|无码精品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