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A7 q; \. W; C中國古代絲綢生產技藝(養蠶、繅絲、織造、染整) 2 h* g0 K; v6 V3 g- f4 v! b
2 M7 i7 j2 `, a* ?9 A) b3 q8 E絲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傳說中西陵氏之女,黃帝的元妃嫘祖是中國第一個種桑養蠶的人。據《通鑒綱目外記》載,嫘祖“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而天下無皴瘃之患,后世祀為先蠶”。商周時期,已出現羅、綺、錦、繡等品種。秦漢以后,絲綢生產形成了完備的技術體系。唐宋之際,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經濟重心的南移,絲綢工藝技術和生產區域都產生了重大變化。明清兩代,絲綢生產趨于專業化,織物品種更為豐富,圖案更加絢麗多姿。 6 c5 e- N" M( `0 g/ n
我國有著許多關于絲綢起源的古老傳說,甲骨文中也出現了蠶桑絲帛的文字。河南、浙江等地出土的有關文物證實: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利用蠶繭抽絲、并用原始腰機織出各種織物。 ) ~6 O6 w( `) _' F+ {' |
春秋至中唐的二千多年是我國絲綢生產古典體系的成熟時期。此時,生產重心位于黃河中下游,絹帛成為政府賦稅的重要內容。斜織機和提花機廣泛應用于絲織生產,各種織物應運而生,印花技術臻于完備,圖案主題神秘并富有裝飾性。中國絲綢及其生產技術主要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向西方輸出。到了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建立了通往中東和歐洲的通道。中國的絲綢和蠶桑養殖技術也逐漸隨著絲綢之路傳到了其他國家。中國的絲綢在古羅馬時期就受到了高度的評價,而今,中國的絲綢仍然以其高質量而聞名于世。 1 k( B7 q M. f$ L, v3 O
唐中葉至明清近一千年間,我國絲綢生產在融匯了西方紡織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新的技術體系。束綜提花機被廣泛應用,緞、絨織物的出現使絲織品種更為豐富,圖案風格趨于寫實并富有吉祥寓意。絲綢業中心逐漸移至江南地區,生產呈現專業化趨勢。海上“絲綢之路”成為絲綢貿易的主要通道。 % v! I+ ^, }- u0 C+ n
一、關于桑葉和蠶
B, }) G' J; X$ f4 v: L桑葉是家蠶的主要食物。桑屬蕁麻目??疲?font face="Calibri">Moraceae),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其主要品種有魯桑、白桑、廣東桑等。
& q0 s, S2 u3 V6 w桑樹的栽培方法有許多種。最古老的是播種法,就是直接播種,等種子發芽后再移栽;還有扦插法,是將桑枝剪下插于土中成活;壓條法是將桑枝壓在泥土里,讓它生根后再剪斷與母樹的連接;還有一種嫁接法,是將葉質優良的桑枝嫁接到生命力強的桑根上。 . m P6 T# y9 L) {! e
家蠶屬鱗翅目蠶蛾科(Bombyx mori),一生經歷卵、幼蟲(蠶)、蛹、成蟲(蛾)四個階段。蠶卵孵化出蟻蠶,經過3-4次的蛻皮,約30天后長成熟蠶,吐絲結繭,同時成蛹,一周后化蛾,鉆出繭殼,雌雄交配,產卵后死去。
) z) X/ |4 U0 D. x8 h- r1 l蠶的發生期一般從桑樹發芽時開始,蠶子發生時稱為催青期、要在空氣流通,溫、濕度適當的室內保護12-13天。使蠶子孵化、孵化出來的蟻蠶只有3mm長,0。5mg重,經過桑葉飼養25-28天,蠶成熟前長7。5-9cm。重約4-5g,在整個育蠶期中,對于濕度通氣、飼葉、清除蠶所排泄的蠶沙和碎葉,到蠶熟后上簇作繭,是一系列較細致的工序。
3 b( l. @6 }' u! g0 _0 |* f; Y蠶熟上簇作繭之后,下一步就是繞絲。為避免蠶繭在貯存期間活蛹化蛾,簡單的烘繭殺蛹設備會利用熱能殺死鮮繭繭腔中的活蛹,并除去適量水分??壗z的方法很多,按繅絲蠶繭沉浮的不同,可分為浮繅、半浮繅、沉繅三種,蠶繭的浮沉主要取決于煮繭后繭腔內吸水量的多少。將煮熟繭繅成生絲,要經過索緒、理緒、集緒、捻鞘、絡交、卷取、干燥等工序。蠶繭經由繅絲機繅制成生絲后,便進入了絲織階段。 9 ^2 N1 T3 G0 y2 C7 B0 h8 w
一條蠶短短的一生吐出的絲卻有1000米長,做一條領帶需要111個蠶繭,而做一件女士上衣則需要630個蠶繭。 # l+ Y( z, p$ |( ~* }
二、絲綢織造工藝流程
3 v4 g! {- C" G4 z將生絲作為經絲、緯絲,交織制成絲織品的過程,就是絲織工藝。 ; V& Q! u- h, n! x6 @& U
1.繅絲
& N1 a# K' f+ p' j絲由蠶繭中抽出,成為織綢的原料。一顆蠶繭可抽出約1000米長的繭絲,若干根繭絲合并成為生絲。 " w; C, j4 e3 X g+ [) e
2.織造 + e) }, M4 w" u( C' ^8 o
生絲經加工后分成經線和緯線,并按一定的組織規律相互交織形成絲織物,就是織造工藝。各類絲織品的生產過程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生織和熟織兩類。
& j2 j$ S5 K' b% @' z" i9 P(1)生織
7 W6 T4 m9 l, X& n6 y就是經緯絲不經煉染先制成織物,稱之為坯綢,然后再將坯綢煉染成成品。這種生產方式成本低、過程短,是目前絲織生產中運用的主要方式。
# W! N6 M- P! C- b8 }(2)熟織
! O2 b3 q* j/ Y5 [* F- Z" B- N5 M就是指經緯絲在織造前先染色,織成后的坯綢不需再經煉染即成成品。這種方式多用于高級絲織物的生產,如織錦緞、塔夫綢等。
x; T* e4 X8 W( T在織造前,還需做好準備工作,如使絲膠軟化的浸漬、能改善產品性能的并絲和拈絲,還有整經、卷緯等。同時,由于蠶絲吸濕性強,還要做好防潮工作。目前絲織生產使用的自動化織機主要有:用于生產合成纖維長絲織物的噴水織機和于生產多色緯提花織物的劍桿織機。
, i0 `$ b& T+ u! G3 C! z6 y# j x3.染整
( R, `6 s" X4 Z4 K1 l7 G5 l印花工序在絲綢的生產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只有運用染整技術,才能隨心所欲地將我們喜愛的花色及圖案完美無缺地再現在白坯上,從而使織物更加富有藝術性。該工藝主要包括生絲及織物的精煉、染色、印花和整理四道工序。 ) J+ N0 S; n/ h; w" D
(1)精煉
( b2 R' @+ E9 `6 d5 V蠶絲由兩根單絲組成,其主體為絲朊,外層包裹絲膠。大部分的色素、油脂、蠟質和無機鹽等都存在于絲膠中。這些雜質對印染的效果有很大影響,所以,必須在染色前將其去除。人們在長期實踐中,掌握了絲膠受化學劑或酶的作用易溶解于熱水的特性,并利用絲膠這一弱點,將坯綢或生絲放入裝有肥皂(或合成洗滌劑)與純堿(碳酸鈉)的混合溶液內進行加熱,絲膠加熱后進行水解。經過這樣的精煉,脫除絲膠而保存絲朊,并去除了色素、脂、蠟等雜質,從而取得色澤潔白的絲制品。脫膠后的生絲,稱為熟絲。生絲脫膠的程度須根據生產要求而定。 6 C: S0 Q4 O9 A/ P: b0 r5 O- m# `
(2)染色 5 _) E- v3 M) S. [7 T( K# i4 r$ N
色澤潔白的坯綢經精煉之后,便進入染色階段。染色就是使染料和蠶、坯綢等發生化學反應,讓坯綢染上各種色彩的工藝。由于蠶絲屬蛋白質纖維,不耐堿,染色宜在酸性或接近中性的染液中進行。目前用于絲織物染料的主要是: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直接染料與還原染料等。用酸性染料染上的顏色比較鮮艷,染后用陽離子固色劑處理,可提高產品的水洗牢度?;钚匀玖先驹谛Q絲上有良好的水洗牢度??椢锏娜旧椒S織物的品種而異,如縐、紗類織物用繩狀染色或溢流噴射染色,紡、綢、緞類織物則用平幅掛染或卷染。 " c1 s0 m/ f" i+ `: X1 b
(3)印花
7 m9 m) ~8 m$ `8 @2 I一種色彩畢竟單調,除染色外,人們還采用印花技術使絲綢變得五彩繽紛。印花是指將染料按照設計好的花色印在織物上的一種工藝。常用的印花工藝有直印、拔印、防染。
1 W% v4 |/ g( B( f①直接印花指色漿直接通過篩網印花版印在絲織品上,是的基本印花方法之一,可用多種染料共同印制。
( w8 s0 _1 r6 h6 Q: i9 j' R( J②拔染印花,也稱雕板印花,是一種使用雕白劑拔染的工藝,印染前先用具有偶氮結構的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將絲織品染色,再在色綢上按花樣需要印上含有破壞色素的雕白劑制成的雕?。ò稳荆{,經汽蒸后,印漿部位的地色便呈現白色,叫做“雕白”。
o* ^/ E/ m& D( q8 W③防染印花,就是將絲織品按花樣印上“防白”漿或“色防”漿,待干燥后再行染色。由于花樣部位有“防白”漿或“色防”漿中的防染劑,不會染色,而其余部分則全部上色。
4 n5 W0 ]1 M* C$ L: E5 l (4) 整理
1 b& D1 P, f/ z( i, I, k絲織品經過精練、染色、印花后,便可以對織物進行最后的整理工作。整理工藝主要解決前幾道工序遺留的潮濕、皺折、門幅參差不齊等問題,突出絲織物本身柔軟的特性并增加其服用功能,主要采用的是機械整理和化學整理兩種方法。
& _$ `# h( J6 O機械整理有拉幅整緯整理,汽熨整理,軋光等方法;化學整理主要是添加化學藥劑,如柔軟劑、抗靜電劑、防火劑、由純堿及磷酸三鈉組成的砂洗劑等,從而達到防皺、防縮、柔軟、厚實的效果。處理過的面料不僅更適合穿著,絲綢的消費領域也由此而拓寬。當印花綢制成之后,便可開始制作精美的工藝品與高貴華美、極具東方神韻的服飾了。 1 s5 ~: A0 w4 V1 S. I7 u* E
* T, M& I: J& M " `! [: @ t* T! }
" g4 r; d. A1 X& _0 h$ s4 G
7 S/ W+ y/ W) H5 v# H
|